1986~1991年 |
技术来源于南京大学 |
 |
1986年 |
创始人孙祥祯教授开始承担国家科委组织的“高纯度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的研究与开发 |
 |
1987年 |
南大MO源研究课题纳入国家863计划 |
|
1989年 |
高纯三甲基锑研发成功,获得863计划专家组好评 |
 |
1991年 |
研究组向国内半导体材料科研和生产需求单位提供多种MO源产品 |
|
1992年 |
MO源研究组被江苏省教委授予“江苏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
|
1993年 |
课题组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合物纯化技术工艺 |
|
|
国家科委授予MO源研究项目负责人孙祥祯教授“863”先进个人一等奖 |
|
1997年 |
南大MO源研究课题组被国家科技部提升为国家级研发中心,并命名为“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 |
 |
|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光电子材料的支撑原材料”课题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0年 |
开发出适合三甲基镓、三甲基铟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工艺 |
|
|
实施高纯三甲基镓、三甲基铟、二乙基锌、二茂镁的产业化生产 |
|
12月 |
12月28日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
 |
2001年 |
公司荣获“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称号 |
 |
2002年 |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 |
 |
2003年 |
公司MO源项目被国家计委列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光电子专项项目(MO源)” |
 |
|
MO源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
|
2006年 |
继续承担国家“863”计划“十一五”规划产业化攻关项目,并获得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创业投资项目资金支持 |
 |
|
同年以园区投资公司、苏财置业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股份退出,以江苏琼花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股份进入,公司股份性质由国有股份为主转变为以民营股份为主 |
|
2007年 |
公司经营出现盈利 |
 |
2008年 |
MO源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破土动工 |
|
|
MO源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 |
|
2009年 |
公司成功进行MO源产业化试生产 |
|
2010年 |
核心产品三甲基铟、三甲基镓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
|
2011年 |
三甲基镓22.5吨生产线建设动工 |
|
|
通过了ISO14001:2004体系认证 |
|
2012年 |
8月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
 |
2013年1月 |
获得国家“02专项”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立项支持并启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砷烷、磷烷等特种气体的研发工作 |
|
11月 |
11月26日全资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
12月 |
12月18日全椒南大光电基建破土动工 |
|
2014年 |
通过OHSAS18001:2007体系认证 |
|
12月 |
完成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主体基建工作 |
 |
2015年 |
砷烷、磷烷规模化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具备生产能力 |
|
12月 |
特种气体产品运抵中芯国际并通过部分验证工作 |
|
2016年 |
特气产品开始规模化生产,砷烷、磷烷年产能分别达到24吨和36吨 |
|
|
顺利完成国家“02专项”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课题,用3年的时间攻克了国内30年未能解决的课题 |
|
|
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封顶 |
 |
2017年 |
获得国家"02专项"193nm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的研发项目立项 |
|
|
公司董事监事换届,由冯剑松先生出任南大光电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位 |
 |
|
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交付使用 |
 |
2018年1月 |
12日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投资协议,拟在宁波开发区投资建设高端集成电路制造用193nm光刻胶材料及配套关键材料研发与生产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6亩,一期总投资预计9.6亿元 |
 |